2024年6月21日—23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分會、中藥制藥過程控制與智能制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分會2024年學術年會”在江蘇連云港康緣銀杏生態大酒店隆重舉行。通過此次會議的召開,立足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加強中成藥研究開發、生產質控、合理應用等領域的學術交流與研討,助力中藥制造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發展,推動中藥制造全鏈條邁向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為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現代中藥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此次大會圍繞“傳承中醫藥精華 助力新時代創新”主題,邀請全國多家中醫醫療單位、高校院所及科研機構的院士學者及知名專家,圍繞中成藥研發、生產、轉化、使用和管理等各環節核心議題進行交流研討,助力提升中藥新藥研發制造和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提高中藥制造全鏈條現代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在為期三天的大會上,專家學者們將圍繞中醫藥理論創新與優勢特色、中藥創新、研發與轉化、中醫經典名方產品研發與創新、中成藥質量控制與標準化、中成藥安全性研究與評價、中醫藥臨床研究與應用、中醫藥傳承與保護、政策與管理等展開廣泛深入的探討,貢獻大量寶貴經驗與真知灼見。
在6月21日舉行的大會開幕式上,中國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秘書長王國辰,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分會主任委員趙艷玲分別發表致辭,對與會各位專家學者及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學會工作以及中成藥研發制造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達誠摯感謝。期待通過此次大會的圓滿召開,凝聚專家學者智慧力量,積極投身現代中藥制造領域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共同構建中成藥高水平科研及智能化制造新生態,合力開啟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現代中藥產業振興發展的嶄新未來。
在同期舉行的大會學術研討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肖偉分別圍繞《寒濕疫與疫病體系的構建》《以散寒化濕顆粒為示范的經典名方新藥開發》主題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肖偉在學術年會上透露,根據CNKI數據,有24個經典名方臨床研究文獻超過500篇,同時各專家共識或臨床診療指南中亦常推薦古代經典名方使用,臨床終端用藥證據充足。仝小琳院士、肖偉院士根據經典名方“寒濕疫”方,進行現代科學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深入研究分析,發現共有2000多種有效成分,進一步分析296個潛在功效成分多靶標作用,基于296個潛在成分和體內分析的122個成分,結合高通量篩選和基于轉錄組的多維生物活性篩選,獲得43個多寒濕癥功效成分。通過科學分析和明確臨床證據,分析清楚經典名方功效物質藥效、臨床效果,從而實現中成藥生產過程的質量均一穩定,達到與小分子等化學藥相同的現代醫學成效,從而實現與化學藥相互補充的治療成果。
此外,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曉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研究員肖小河、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高月分別圍繞《中醫藥臨床價值評估的思考》《臨床中藥學研究創新及實踐》《基于臨床的補骨脂減毒配伍及機制探析》等主題作了學術演講和經驗分享;北京大學屠鵬飛教授、江西中醫藥大學楊明教授、浙江中醫藥大學呂圭源教授、清華大學李梢教授分別圍繞《肉蓯蓉-從瀕危植物到中藥材大品種》《中醫香療理論與技術體系的構建》《中藥現代化研究幾個重大問題的思考》《大數據和AI視角下的中醫藥研究》作了專題分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研究員劉建勛、首都醫科大學王伽伯教授、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志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副院長元唯安分別圍繞《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之研究》《中國原創藥研發理論和范式創新的思考》《現代中藥創新研究平臺的構建及應用》《PFDD指導下的臨床試驗方案設計》作了專題分享。
通過此次大會的召開,全方位構建中成藥領域學術交流平臺,有力推進中成藥相關學術研究及臨床應用高水平發展,同時也進一步延伸了中醫藥科技創新的深度和廣度,拓展了中成藥行業“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通過加強中成藥研發、生產、管理等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集智聚力、攜手共進,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