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8日訊(王子威)今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曹洪欣,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康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肖偉等人做客中國經濟網兩會訪談節目后接受了媒體采訪,他們表示,中藥市場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加快推進中醫藥市場的“供給側改革”,給中藥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醫院采購中藥‘唯低價是取’,損害用藥質量與安全”
據工信部《2015年上半年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結果顯示,中成藥(中藥制成的藥)制造在若干子行業中增速最低、降幅最高。
2015年上半年中成藥實現銷售收入增幅僅為5.2%,同比下降8.89個百分點;化藥制造增速為10.23%,同比下降2.48個百分點。中成藥增速首次低于國家GDP增速。
另一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醫藥行業始終保持高速發展,“十二五”期間,中藥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超過26%。然而,2015年,中藥工業總產值的增速首度放緩,僅為11.2%。
造成中藥產業數據下滑的原因為何?人大代表肖偉在他的代表建議中提到:“在當前醫保控費、控制醫療機構‘藥占比’的趨勢下,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和打壓的是中成藥,由于對中藥療效的低估誤判,有些主管部門將臨床治療療效突出的中成藥劃定為輔助用藥。對中藥用藥的這種定位導致了中成藥‘準入難’、‘限使用’、‘先剔除’。”
“醫院在采購中藥時普遍采用‘唯低價是取’的原則,不問質量,只看價格。”肖偉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加劇了市場無序競爭,損害中藥行業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群眾用藥質量與安全。”
“各地方主管部門主觀制訂藥品采購招標規則,缺乏科學評價標準和機制,沒有考慮到藥品的生產成本、企業產品質量等因素,硬性壓低價格。這導致了中藥藥品質量下降,一些好的藥品被迫停產。”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曹洪欣亦表示。
“要給中藥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推進醫藥市場‘供給側改革’”
據曹洪欣介紹,目前我國中藥的價格依舊遵循著2009年發改委的定價標準,在其基礎上“一分錢也沒有上漲”,不但如此,在地級市二次招標時,還強行要求中成藥在省級入圍價基礎上再降價10%-30%,這導致了中藥企業舉步維艱,行業發展面臨困境。
“2009年以來,物價上漲超過了10%,中藥的原材料價格也相應上漲。”曹洪欣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土豆都賣1塊錢1斤了,而薯條才賣8毛錢已經,那還有人賣薯條嗎?”
肖偉十分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認為,當前許多中成藥的原材料價格比成品藥還要高,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使用低價甚至是沒有療效的替代品,導致了中藥市場的亂象。“再這樣下去,講誠信、講質量的中藥企業都活不下去了,想要讓中醫藥國際化、走向世界就更加困難了。”肖偉說。
為了促進問題的解決,肖偉在人大建議中寫道:“要建立創新藥物科學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在集中采購過程中,研究制定科學的藥品價格評估體系,基于中藥品種的成本合理考慮招標降幅;并且建立和完善醫院中醫藥臨床應用評價體系,加大中成藥在醫療機構用藥占比。”
曹洪欣也表示,要科學理順中藥價格,尊重市場經濟規律,進行醫藥市場的“供給側改革”,給中藥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代表委員小資料:
肖偉,全國人大代表,現任江蘇康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1959年生于江蘇南京,中藥學博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全國中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中藥現代化專家組成員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