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中國行”第三階段活動,突出“貫徹實施中醫藥法,促進健康中國建設,中醫藥健康你我他”主題。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入推進,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已成為人們高度關注和熱議的話題,這要求中醫藥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需要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
歷經30余年醞釀、幾代中醫藥人翹首企盼的《中醫藥法》終于迎來實施之日,將黨和國家關于扶持中醫藥事業的方針政策上升為國家意志,第一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中醫藥的重要地位、發展方針,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藥、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全國人大代表、集團董事長肖偉在該部法律起草過程中,多次參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醫藥法(草案)》的審議,提出了加強中藥的標準化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中藥新藥的研制和生產等多項具體建議,相關內容在《中醫藥法》中得以充分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對中醫藥發展進行全面謀劃和系統部署,明確了新形勢下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為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醫藥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強調和尊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中醫藥的特色優勢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國家優勢。中醫對比西醫各有特點,但中醫藥解決了很多西醫解決不了的問題,充分顯示其不可替代性。中醫更加重視患者個體化治療、講究辨證施治,綜合考慮患者的體質和心理、社會環境對致病的影響。中醫“治未病”的預防醫學思想和中醫養生保健的理念,能夠實現讓人民群眾不生病、少生病、延緩生病、不生大病的目標,能夠降低醫療費用,實現“多贏”。
幾千年來,從傳統的丸散膏丹到現在的膠囊、片劑等,中藥伴隨著中醫事業在傳承中創新發展,為國人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傳統中藥在“什么成分有效、為什么有效、如何保證有效”方面仍尚不清晰,這些導致了既往的中藥制造過程多依賴于經驗判斷,質量難以控制和保證,無法確保發揮穩定的療效。不能科學的認識中藥,不能用現代化手段去剖析和制造中藥,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中藥由大到強的瓶頸。
如何讓中醫藥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康緣藥業幾十年來專注現代中藥,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分析的中藥,從藥材、生產過程、成品的藥效成分精準控制著手,打造了以“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式”為特征的中藥智能制造車間及技術體系,實現了生產制造和管理數字化、可視化,生產執行層、過程控制層、企業管理層一體化、信息化,為廣大患者提供“說得清、道得明、有標準、可追溯、有療效”的精制現代中藥。
在大健康時代全面開啟下,康緣藥業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整合優勢資源,實施布局大健康產業,依托現有中醫藥創新的平臺優勢和資源優勢,在穩步推進康緣中華健康養生園等項目,打造集中醫養生、康復康養與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大健康產業綜合體,兼具規模與專業,融合傳統與創新,為充分發揮中醫藥養生精髓,發揮中醫藥養生保健的獨特優勢,繼承傳承中醫藥文化成果,更接地氣地惠及百姓健康生活。
(集團辦公室 孫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