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xh.xhby.net/mp2/html/2016-03/03/content_1381502.htm
“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綠色發展……這兩天,各大媒體展開的兩會看點調查紛紛預測,今年全國兩會上,與發展大局、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國家新方略”,將是代表委員們聚焦的熱點。來自江蘇的代表、委員,對落實這些“國家新方略”又有哪些寄望與期待呢?
“一帶一路”,
更好地發揮在交匯點上的作用
“我非常期待,江蘇能夠在‘一帶一路’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全國政協委員、長江學者劉志彪表示,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來之前,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空間指向特征主要是向東開放,發展的內外聯動性主要表現為加入發達國家的全球價值鏈。而“一帶一路”戰略是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系中的一種全新的空間開放觀,是開放視野、角度和區域的新躍遷、大轉變。
向東開放是為了突破發展瓶頸,因此需要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和行動措施,積極引進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和管理技能。而“一帶一路”戰略中,我們需要向世界輸出我們的資本和產能,同時大力引進世界的能源及資源;另一方面,我們的產業在邁向中高端的過程中,急需引進知識資本、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本。向東開放的產業,主要是做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一帶一路”戰略中,我們要通過加大技術研發和對市場網絡營銷的投入,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重塑,來轉移富余資本和產能,使我們自己的產業邁向中高端。
劉志彪認為,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上的江蘇,要抓住機遇做好幾件事:首先要沿“一帶一路”戰略來參與構建全球價值鏈。“一帶一路”是開放格局不是地理規劃,如果不形成牢固的價值鏈連接,不同國家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就沒有貿易和投資活動,即使有,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利益紐帶。
同時,要把“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開發戰略結合起來,構建開放的國內價值鏈。江蘇是“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開發戰略的交匯點和重要節點區域。要構建開放的、由我主導的國內價值鏈,以及能力分享型的全球創新網絡。
供給側改革,
“智能制造”可作突破口
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我省明確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作為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路徑之一,實施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深入推進兩化融合,著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康緣集團董事長肖偉認為“抓到了點子上!”
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個中藥生產智能工廠,生產線上看不到一個操作工人,更聽不到機器轟鳴的聲音。“以往中藥生產靠經驗,現在則靠標準化、智能化。”肖偉告訴記者,推進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實現成本最低化與產品最優化之間的平衡,而智能制造就是實現平衡的有效載體”。
肖偉分析指出,工業的發展階段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從手工到機械,從機械到自動化,從自動化到數字化。到了數字化階段,應該是從原料、生產過程、產品、使用形成一個閉環生態鏈。“智能制造,不是單純的用幾個機器人或者用上互聯網,而是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借助大數據平臺,最終實現‘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市場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預測到市場需要很快就能夠提供’,并且還要讓生產成本最低化。”
“坦率說,傳統中藥生產推進智能化十分困難,因為中藥的成分很復雜。但是‘康緣’通過不懈努力,借助系統大數據的綜合運用,成功實現了智能化生產。”在肖偉看來,“康緣”能做到,江蘇其他很多企業也能夠做到。“我覺得,產業的進步,要靠有思想、有理念、有雄心的企業家、科學家共同推動。”
綠色發展,
源頭管控力度還要加大
“霧霾是環境問題的一個集中表現。要減少污染,我覺得一方面要抓治理,更重要的是要從源頭進行控制。”全國政協委員、南京環科所所長高吉喜,對今年全國兩會的一大期待,便是“源頭管控力度更大,讓發展更綠色!”
綠色發展,已經被確定為我國“十三五”新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些重要論斷振聾發聵,發人深省,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自覺和生態自覺。高吉喜判斷,本次兩會上,關于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的討論,一定會是熱門話題。
“如何實現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不讓環境成為全面小康的短板?現在可以說是‘黨和政府有決心、百姓有期待’,相信會有更多更完善的措施陸續出臺。”高吉喜建議,江蘇的著力點應該放在構建以生態紅線為基礎的空間格局、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的產業布局、以及推廣以清潔生產為主體的生產格局上面,從源頭建立起綠色發展體系,以最小的生態代價置換最優的經濟發展效率。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杭春燕